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高超聲速(hypersonic)是指超過聲速5倍的飛行速度,通常表示為5馬赫及以上的速度。早在20世紀初期,美國、德國、蘇聯(俄羅斯)等國家就開始對高超聲速技術領域開展相關研究。錢學森(Tsien)于1946年首次提出高超聲速概念。
早期發展歷程
奧地利工程師Sänger提出了一種可重復使用、以火箭為動力的太空飛機“銀鳥”概念(飛行速度10馬赫),并在1933年將該技術路線完善為基于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可水平起降、飛行速度可達13馬赫的滑翔機;1944年,Sänger又提出了一個由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的轟炸機項目,相關概念和構思為后續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發展提供了指導。
20世紀40年代初期,德國曾計劃建造一個用于模擬7—10馬赫的高超聲速風洞,但后因故中止。1949年,美國通過V-2火箭首次實現了高超聲速飛行;1957年,美國阿諾德工程開發中心建造了一個高超聲速風洞,并于1960年成功測試了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火箭動力試驗飛行器X-15的7馬赫數飛行,這也是第一架實現高超聲速飛行的飛機。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委員會確定了高超聲速的4個關鍵概念——導彈、機動再入飛行器、快速反應/全球飛行器系統和太空發射/支持系統;涉及的核心研究方向有空氣熱力學、推進系統和燃料(碳氫化合物和液態氫)、結構和材料等。
主要國家研發動態
高超聲速技術具有兩用特性,可用于太空發射、航天器回收及客貨運輸等非軍事領域,以及作為高超聲速武器被應用到軍事領域。
在軍事領域,高超聲速技術將增強端到端的精準打擊能力,以高超聲速發射的高機動性武器幾乎可以躲避當前使用的任何防御系統,使快速反應和全球攻擊成為可能。高超聲速武器具備超高速、高毀傷、高突防能力等特點,已成為大國空天軍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近年來,世界各國不斷深入探索、積極部署高超聲速技術,并已取得相應成果。例如,美國海陸空軍都在積極研發高超聲速導彈,通過制定高超聲速導彈加速計劃,大幅增加支持和資金,以幫助開發、測試高超聲速武器,并創建部署該武器的部隊;俄羅斯已經擁有“先鋒”“鋯石”“匕首”3款海陸空高超聲速武器;2020年,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宣布其自主研發的高超聲速技術示范飛行器試驗成功;2023年,法國成功測試V-MaX高超聲速導彈,其成為歐洲首個掌握高超聲速技術的國家;中國也在積極研發部署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和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同時注重開發具有軍事和民用應用的長程、可重復使用的高超聲速實驗平臺。
高超聲速技術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尚不成熟,大部分研究仍處于研發或試驗階段。例如,2018年美國波音公司推出了高超聲速客機的概念及相關技術方案;美國的Hermeus和Stratolaunch公司及澳大利亞的Hypersonix公司正在積極研發以5馬赫以上速度飛行的高超聲速無人駕駛飛機,并計劃開展相關飛行測試。英國Aerion公司正在研發全電及混合電力推進的高超聲速民用飛機。歐盟委員會資助的StratoFly項目,設計了一架飛行速度在4—8馬赫、低噪音的氫燃料高超聲速飛行器(StratoFly MR3)。俄羅斯正在研發一款以液態氫燃料為動力、速度達15馬赫、可全球飛行的高超聲速貨運無人機。中國也致力于在“臨近空間”飛行技術中取得突破,通過發布政策規劃不斷完善我國在可重復使用、天地往返飛行器,以及依托高超聲速技術實現低成本空天往返等相關領域研究布局。此外,以凌空天行、零壹空間等為代表的民營航天企業,也積極圍繞空天技術需求、瞄準亞軌道飛行市場開展相關研究、不斷向在“臨近空間”實現商業飛行的目標靠近。
本文通過重點梳理美國、俄羅斯等主要國家在高超聲速領域的重要研究部署和進展,并通過文獻計量方法挖掘當前各國/地區研發格局,以期為我國在該技術領域的政策制定、未來發展規劃、研發布局等提供參考。
關鍵研究進展
高超聲速技術的應用主要涉及高超聲速航行的飛行器,具體包括巡航導彈和軍用飛機、高超聲速客機,以及能水平起降的可重復使用空天飛機等。高超聲速技術的研發主要集中在軍事領域的高超聲速武器,如彈道導彈、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等。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對高超聲速技術領域的發文情況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可以發現,1946年該領域首次有相關論文發表,是錢學森發表在《數學與物理雜志》上的文章《論高超聲速流的相似律》,首次給出了高超聲速概念;1956—1990年該技術一直處于緩慢發展階段;自1991年起,該領域開始出現快速、穩步增長的趨勢(圖1,相關檢索策略見附錄1)。
圖2是VOSviewer構建的1946—2023年高超聲速技術主題圖譜,共形成了6個關鍵詞聚類。動力推進技術(綠色部分),包含超燃沖壓發動機、聯合循環發動機、燃油噴射、湍流燃燒等內容。制導與控制技術(藍色部分),包含滑動模式控制、自適應(模糊)控制、軌跡優化、容錯控制、再入制導等內容。新型材料和熱防護技術(黃色部分),包含熱防護系統、機械性能、碳-碳化合物、陶瓷基復合材料、二硼化硅碳化物等內容。高超聲速風洞(淺藍色部分),包含高超聲速邊界層、流體動力學穩定性、隧道等內容。 空氣動力學(紫色部分),包含空氣動力學、湍流、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數值模擬、高超聲速流動等內容。高超聲速防御系統(紅色部分),包含大氣再入、等離子鞘、通信、雷達監測、核武器等內容。
綜合上述計量結果和相關文獻調研,考慮到高超聲速風洞的研制是為模擬高超聲速飛行過程中的空氣動力學和熱力學環境,以服務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特性研究。因此本文將高超聲速技術領域的研究內容歸納為動力推進技術、制導與控制技術、新型材料和熱防護技術、高超聲速風洞、高超聲速防御系統等5個方面,并在后文對這5方面內容進行綜述。
動力推進技術
代表性動力推進技術。包括火箭動力技術、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以及預冷卻發動機、爆震發動機、磁流體發動機等新型動力推進技術。火箭動力技術是發展最早、應用最多的動力技術,但火箭動力的不可復用性會產生運行成本過高的問題,因此開發可復用的火箭運載技術,以及固體燃料是主要發展方向。超燃沖壓發動機是高超聲速飛行器最理想的動力之一。中國在2020年成功研制世界首臺航空煤油再生冷卻超燃沖壓發動機,是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將超燃沖壓發動機用于高超聲速飛行器并完成了自主飛行試驗的國家。另一種具備潛力的推進技術是駐定斜爆震(SOD)發動機。該發動機采用了斜爆轟來取代超燃沖壓發動機燃燒器中以擴散為主的燃燒,具有功率密度高、燃燒室長度短、發動機結構簡單等特點。
組合發動機技術。單一類型的發動機難以滿足高超聲速飛行器在大空域、寬速域、高性能飛行的需求,組合發動機具備綜合性能高、適用范圍廣等優點,也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理想的動力裝置之一。常見的組合動力推進技術有:火箭基組合循環動力(RBCC)、渦輪基組合循環動力(TBCC)、空氣渦輪火箭組合發動機(ATR)等。RBCC。美國代表性的發動機有Strutjet發動機、A5發動機、GTX RBCC發動機等。2022年,我國研制的“飛天一號”發射成功,首次驗證了采用煤油燃料的RBCC在火箭/亞燃、亞燃、超燃、火箭/超燃等多模態中平穩過渡的能力。TBCC。由燃氣渦輪發動機和亞/超燃沖壓發動機組成,在0—3馬赫范圍內具有高比沖的優勢。美國代表性的發動機有RTA渦輪加速器、FRE發動機、獵鷹聯合循環發動機(FaCET)、“三噴氣”組合循環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歐盟代表性的發動機有彎刀(Scimitar)發動機、“佩刀”(Sabre)發動機。我國研發了渦輪輔助火箭增強沖壓組合循環發動機(TRRE),現已完成了該發動機原理樣機的部件以及整機過渡態和穩態直連式驗證。ATR,可以采用多種燃料體系、可使飛行器在跑道上水平起降。美國和日本在該領域開展了重點研究,多次進行試車研究和相關論證工作;中國也在該領域積極開展相關研究,但尚未有ATR發動機的試驗對比研究發布。
制導與控制技術
與傳統飛行器相比,高超聲速飛行器面臨飛行環境更復雜、飛行包線跨域大、氣動特性的變化認識有限等問題,對于控制系統設計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因此高超聲速控制是飛行器控制的前沿問題。Li等基于結構化奇異值理論的控制方法,設計了可用于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控制器,并在模擬實驗中成功證明了該控制器具有出色的命令軌道性能。飛行馬赫數控制是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重要的控制任務之一。Zhu等設計了一種基于吸氣式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的魯棒馬赫數控制器,并通過模擬實驗驗證了該控制器在馬赫數控制系統方面的良好性能。Wang等考慮了與超聲速燃燒沖壓測試相關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姿態建立和線性控制概念等關鍵問題,提出了一種無人高超聲速測試飛行器的姿態控制系統,其中魯棒控制器采用混合靈敏度方法設計。
高超聲速飛行時,飛行器周圍的高動態等離子體鞘層會降低通信質量。隨著飛行參數的變化,等離子體鞘對電磁波的衰減效應會在短時間內減弱,進而產生“通信窗口”,但該窗口出現所需的參數隨機。對此,Zhang等提出了一個短幀噴泉代碼(SFFC),成功構建了一個時變等離子體護套通道模型,并通過模擬試驗驗證了SFFC提高通過等離子鞘進行通信的可靠性。2022年,中國成功研制出一款名為“臨近空間高速目標等離子體電磁科學實驗研究裝置”,解決了等離子鞘套(黑障)下通信的難題。隨著該成果在高超聲速武器和飛行器中的應用,將大幅提高指揮控制和末端機動的精度和效率。
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容錯控制是需要研究的關鍵問題。Lu等為執行器故障問題設計了一種強大的容錯H∞靜態反饋控制器。Wang等為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執行器障礙提出了一種基于實際有限時間活動模塊方法的自適應容錯控制策略,該策略的有效性通過模擬試驗得到了驗證。Ji等基于時變滑動模式方法,為執行器發生故障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設計了一種姿態控制器。通過實驗模擬,發現當特定通道的執行器完全卡住時高超聲速飛行器仍然可以沿著參考軌跡飛行。
開發在線、實時的軌跡優化算法對于高超聲速飛行器進入制導算法至關重要,近年來基于人工智能(AI)的制導算法在航空航共享空間天領域備受關注。2022年12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羅伯托·弗法羅獲得了應用高超聲速大學聯盟贊助的450萬美元獎勵,用于開發基于AI驅動的高超聲速自動駕駛飛行器的制導、導航和控制系統。
新型材料和熱防護技術
高超聲速飛行器要能應對更加嚴峻的熱環境,即長時間加熱的情況下飛行器表面不燒蝕,以及飛行器外形結構不變形。
在高超聲速飛行器新型材料研究過程中,有機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和陶瓷基復合材料一直是研究的重點。超高溫陶瓷(UHTC)是指IV族和V族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和硼化物,UHTC被認為是適合制造或保護置于如高溫核反應堆、高超聲速飛行等極端操作環境下的部件材料。2018年,英國倫敦大學科學家成功制備了一種高熵超高溫陶瓷碳化物。2022年10月,美國杜克大學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可調節等離子體特性的高熵過渡金屬碳化物(PHECs),其硬度足以攪拌鋼水,并且可以承受7000℉以上的溫度。2024年,華南理工大學科學家成功制備了一種具備超強機械承重力和高隔熱性能的多孔高熵二硼化物陶瓷,該材料可承受九宮格最高達2000℃高溫,室溫下可承九宮格受337 MPa、2000℃下可承受690 MPa的超高抗壓強度。此外,二硼化鋯、二硼化鉿教學場地等耐火二硼化物復合材料,碳酚醛、石墨等碳基復合材料,以及碳化硅、碳化硼等碳/碳復合材料也被證明是最具潛力的超高溫材料。
熱防護系統(TPS)從防護概念上可分為被動TPS、主動TPS和半被/主動TPS。被動TPS,多選擇碳/碳基、陶瓷基、金屬基等復合材料;主動TPS,多選用金屬材料;半被/主動TPS,包括熱管和消融器、需根據結構選擇不同類型的材料,熱管選擇耐高溫金屬熱管、碳/碳或陶瓷基復合材料,消融器多選用燒蝕材料。
長時間飛行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將促使典型服役溫度和總價熱量遠超現有飛行器,但傳統設計手段難以滿足急劇增加熱載荷要求。一方面,多物理防熱、薄層輕質、隱身、可重復使用等多功能耦合的防熱材料設計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另一方面,半主動、半主動/主動、主動等多機制耦合熱防護技術將成為主要發展方向。
高超聲速風洞
高超聲速風洞通過產生高超聲速流場,從而模擬該流態的典型流動特征——包括停滯區流場、壓縮激波和高速邊界層轉換、熵層和黏性相互作用區,以及高溫等。高超聲速風洞可以模擬高空、高速飛行的環境和條件,以分析彈教學道導彈、高超聲速飛行器、太空發射器等在高超聲速飛行時的空氣動力學數據,是高超聲速技術領域相關研究的關鍵試驗裝置。
高超聲速風洞研究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加熱試驗氣體以模擬高超聲速飛行條件下的氣流總溫、氣體流動速度,以及克服尺寸效應獲得足夠大的流場。高超聲速風洞按照驅動方式可以分為直接加熱驅動、加熱輕氣體驅動、自由活塞驅動,以及爆轟驅動4類。2023年,中國成功研制了可以模擬高達30馬赫高超聲速飛行環境的“爆轟驅動超高速高焓激波風洞”(JF-22超高速風洞),標志著中國高超聲速技術邁上新臺階。
高超聲速防御系統
高超聲速武器的飛行范圍十分廣泛,具備高空偵察、高速突防、遠程精確打擊等能力;因為其飛行速度很快,對防御方防御系統的快速反應和快速決策提出了更高要求。現有防空反導系統很難精確識別以高超聲速飛行的飛行器,因此對高超聲速飛行器進行軌跡預測、及時檢測和識別觀察、連續跟蹤等研究,對未來航空航天防御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已有研究集中于打造海陸空天一體化的多方位、多手段的監測體系;同時聚焦于末端攔截技術、開發新型攔截彈,以及選取高能激光武器和電子干擾技術作為備選。張俊彪等提出了一種基于集合經驗模態分解和注意力長短時記憶網絡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HGV)軌跡智能預測方法,能有效預測HGV的機動軌跡。Yuan等提出了一種基于高光譜特征的高超聲速目標飛行狀態精準識別的無監督分類算法,可以在臨近空間發現鎖定高超聲速飛行器。Liu等基于攔截器和高超聲速飛行器的不同機動配置,建立了3個攔截場景以研究3個攔截場景中每個因素對攔截性能的影響。
全球高超聲速技術研發格局
主要發文國家分析
圖3呈現了高超聲速技術領域發文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歷年論文發表情況(統計時間1991—2023年)。中國和美國是最主要的發文國家,初期(2006年之前)美國具有顯著優勢;自從2006年中國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大型飛機重大專項、高超聲速飛行器科技工程確定為16個重大科技專項,以及2007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之后,中國在該領域的發文量開始快速增長,并于2010年首次超過美國,至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美國。當前,美國認為其在高超聲速導彈技術方面已經處于落后地位,對此美國國防部(DOD)將高超聲速技術與武器的發展提升到決定勝敗的戰略高度,并不斷發布戰略規劃以指導、推進高超聲速技術發展。2021年,為應對高超聲速武器系統等高端系統帶來的挑戰,DOD圍繞進攻性高超聲速能力、開發和部署用于防御高超聲速系統的分層系統、可重復使用的高超聲速系統等3個研究方向,制定了1項綜合戰略。2022年2月,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的更新版“關鍵和新興技術清單”中,將高超聲速技術列為關鍵和新興技術;4月,美國蘭德公司發布的《破壞威懾:21世紀戰略威懾技術的影響研究》報告中將高超聲速武器列為八大技術之一;10月,美國發布《國防戰略》和《導彈防御評估報告》報告強調,將繼續發展主動和被動結合的防御系統以應對高超聲速導彈威脅,以及研發能識別跟蹤所有高超聲速威脅的感應網絡。根據DOD 2024財年預算請求,將申請298億美元用于加強導彈擊落和防御,涉及網絡行動和高超聲速打擊能力的技術和演示等內容;110億美元用于提供各種高殺傷力的精確武器,包括開發、測試和采購高超聲速武器。此外,美國國會批準了2.25億美元的額外資金,計劃在2040年底之前部署“不少于24個”滑翔階段攔截器。美國正在研制多種高超聲速武器,包括以火箭驅動的“戰術助推滑翔”導彈(TBG)、高超聲速巡航導彈(HAWC)、高超聲速空射巡航導彈(HALO),并通過“高超聲速和高節奏機載試驗能力”(HyCAT)項目構建高超聲速飛行試驗平臺;同時不斷加快高超聲速飛機的研究,如發布“女武神”高超聲速無人機模型設計圖、“觀星者”高超聲速飛機概念圖、完成了“夸特馬”(Quarterhorse)高超聲速飛機發動機的地面試驗等。
俄羅斯。此前俄羅斯在高超聲速領域的相關工作一直處于秘密研發狀態,2018年開始才有相關研究成果公布。俄羅斯是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和列裝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的國家,目前主要研制了3種高超聲速導彈——“先鋒”高超聲速洲際彈道導彈、“鋯石”巡航導彈和“匕首”高超聲速空射彈道導彈,且均正式服役。為確保空天優勢,俄羅斯國防部,一方面持續推進高超聲速導彈項目建設,X-95新型遠程高超聲速導彈的研發已取得極大進展,并將該導彈列入遠程航空打擊系統裝備,“小精靈”高超聲速空射導彈、“銳利”機載小型高超聲速導彈、“蛇紋石”反艦彈道導彈、“KH-95”遠程高超聲速空射戰略巡航導彈等處于開發測試階段。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對現有高超聲速打擊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持續推出新的核潛艇,如研制可攜帶高超聲速武器的“未來遠程戰略轟炸機”、對可發射“鋯石”高超聲速導彈的“阿庫拉”“奧斯卡”級核潛艇進行現代化升級改裝等。俄羅斯持續推進新一代空天聯合防御系統試驗與部署,S-500、S-550等反衛星、反高超聲速系統取得重大進展。此外,俄羅斯還在積極研發高超聲速阻擊步槍子彈,已開始測試速度最終能達到1500米/秒以上的高超聲速狙擊彈。
中國。中國在高超聲速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隨著相關政策規劃的發布不斷推進高超聲速技術的發展,基本解決或初步解決高超聲速飛行器研究過程中的相關技術難題。國內制造和部署高超聲速飛行器的能力正在迅速發展,相關高超聲速研發成果有DF-5洲際彈道導彈、DF-17高超聲速彈道導彈、“星空-2”乘波體高超聲速飛行器、“鷹擊-21”高超聲速反艦導彈等。
澳大利亞、日本、德國、以色列、韓國等。紛紛制定了政策規劃、積極探索高超聲速領域相關技術的發展。
主要資助機構
圖4是高超聲速技術主要資助機構論文數及影響力(影響力用資助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來體現)。
從論文數來看,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是該領域的最大資助機構——NSFC資助產出論文共2803篇,占前20位資助機構總論文數的48.7%。基于國家空天安全的重大需求,NSFC分別于2002年和2007年啟動了與空天飛行器相關的重大研究計劃,以引導中國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究工作,此后通過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等不斷加大對該領域相關研究的支持力度。
從影響力來看,英國的2個機構影響力排名前2位,分別為英國研究分享與創新署(UKRI,影響力25.28)、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理事會(EPSRC,影響力25.99)。UKRI包含EPSRC在內的9個研究組織;EPSRC共設立了9個資助行業組(sector grouping),當前(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4年5月31日)資助中的航空航天、國防和海洋領域項目共198個項目、資助金額近5.2億英鎊。根據UKRI 2022—2025年基礎設施基金項目,UKRI計劃8年內投入5200萬英鎊用于國家風洞基礎設施建設(NWTF+)。此外,英國國防部2023年更新的《國防科學與技術投資組合》表示將至少投資66億英鎊用于國防科學研究項目,其中第17個項目是研究和開發未來高超聲速概念和技術。
資助發文量排名前20位的資助機構中美國有6家,自DOD啟動“國家航空航天倡議”(NAI)后,一直積極與美國能源部、NASA及各高校就開發高超聲速武器和技術開展合作。美國對高超聲速技術的經費投入一直呈上升狀態——2023年美軍高超聲速技術研發經費達51.26億美元,2024年高超聲速技術預算經費為50.49億美元。
討論與展望
高超聲速技術在軍事上的強突防、強偵察及遠程精確打擊,以及民用上的可大幅縮減洲際商務飛行時間、具備太空旅行等能力,被很多國家視為未來軍事科技、民用航空領域的新制高點,以及未來大國博弈的重要工具,具有可能重新定義戰爭規則的重大意義。世界各國不斷加大在該領域的研發力度,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規劃以促進該技術的發展。對此,提出我國未來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的3點建議。
注重相關政策、規劃制定,以及對重點資助的技術方向和資助方式的延續性。以美國為例,美國是較早在該領域發展的國家之一,由于相關政策規劃的不斷調整,使得其在該領域的發展循環往復。因此,建議通過發布相關政策規劃,明確我國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的優先發展事項;同時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設立聯合基金項目等方式,確保高超聲速領域研究獲得持續的經費投入。
在5個方面完善高超聲速技術布局。動力推進技術、制導與控制技術、新型材料和熱防護技術等是高超聲速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因此可以通過設立重大科技任務的方式促進上述相關研究的發展,以克服高速推進系統、可重復利用技術、極端高溫、材料性能等部署高超聲速武器面臨的技術挑戰。加快建設針對不斷增強高超聲速武器的防御系統,裝備更具靈活性、高生存能力和低成本的高超聲速防御系統和太空傳感器是需要關注的重點方向。世界主要國家也正積極開展高超聲速武器防御系統的研發。例如,202見證2年俄羅斯成功試射了新型導彈防御系統,該系統已在航空航天部隊服役,旨在防御高超聲速武器等空中和太空攻擊;美國也將優先考慮建立防御架構,以對抗來自對手的高超聲速武器。注重高超聲速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能力建設,依托不斷更新升級的地面試驗設施和飛行試驗平臺的能力,構建我國高超聲速技術發展生態。以高超聲速飛行的飛機可以在地球上形成一個新的商業點對點運輸市場。建議我國加快探索高超聲速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研發可重復使用高超聲速飛行器、實現相關核心技術和供應鏈自主可控。目前,還沒有關于使用高超聲速武器的多邊或雙邊條約,因此在聯合防空和導彈防御等方面達成相關國際協議也是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
加速相關研究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我國在超燃沖壓發動機、高超聲速風洞、制導與控制技術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在新型耐高溫材料研發等方面也有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未來還需采取如設立成果轉化基金、鼓勵研發機構與企業形成創新攻關共同體、圍繞產業需求構建相關科研任務等方法構建高超聲速領域產學研協同的創新發展道路,提高研究成果從實驗室向市場轉化的效率,不斷增強我國在高超聲速領域的自主攻關能力。
(作者:黃小容、周海晨,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陳云偉,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