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的將軍山,最近格外熱鬧。

山腳下,沙縣區鳳崗街道際硋村的林農魏發松每周都要來看看。他種了近3教學場地年的林下作物,這幾個月就要迎來第一次收獲了。放眼望去,牛奶根、九宮格穿山龍、黃精、草珊瑚等遍布林間。“好山好水孕育好產品。如今不砍樹也能致富,畝均年收益少說也有千元!”魏發松說。

山林里,沙縣區國有林場場長鮑興坤也是常客,這里有他們培育的立體種植示范林。沿著山路往上走,閩楠、鄂西紅豆等珍貴闊葉樹套種其間;再向上,10多米高的人工杉木林郁郁蔥蔥。“山下種藥,山上種樹,山間小樹屋套種珍貴樹種。通過立體科學種植,我們的樹木長勢更好,林間利用率大大提升,畝均收益是單純種樹的10倍舞蹈場地。”鮑興坤說。

見證間小道上,馬巖休閑度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敏正帶領游客參觀。依托好生態,這里建起一片森林康養基地。“正值暑假,游客周周爆滿。住林間小屋,品生態美食,客人來玩,看中的就是好生態。”張敏說。

山上能種樹,山下能種藥,山間能旅游。分類經營,豐富產品,提高林業空間利用效率,這是近年來福建探索完善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一個縮影。

2023年,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5.12%。而過去,廣大林農守著青山,生活不富裕,亂砍、盜伐現象也一度比較嚴重。2002年,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隨著林改的推進,從砍樹到種樹,荒山變青山;從賣木頭到賣多種林業生態產品,青山逐漸點綠成金。現如今,林業生態產品如何更豐富?山林利用率如何進一步提升?林業效益如何進一步增加?福建不斷尋求從好到更好的答案。

制度保障是基礎。從“分山到戶、均林到人”的林權證;到推動“三權分置”改革,將經營權從承包權中分教學離;再到林下空間經營權證,一張張憑證的發放,讓越來越多的林業經營主體定了心。

“生金”方式越發豐富。從賣木頭,到賣林下經濟產品,到更大范圍的林業生態產品,林業生態價值實現路徑不斷拓寬。在南平市延平區,從過去無序養殖,到實現“由亂到治”“由治到美”的蝶變,如今依托山林好生態,“一瓶奶”“一朵花”“一根竹”等生態綠色產業蓬勃發展。2023年,延平全區百合花種植面積8500畝,產值達6億元;乳業年產值達20億元。

森林綠色產業的效益如何進一步提升?在山區,技術短板是企業的普遍難題。基于此,南平市綠色產業創新服務平臺應運而生。企業研發有哪些技術瓶頸?在哪里又有答案?通過平臺即可精準對接。位于南平邵武市的興達竹業有限責任公司,曾長期受困于竹建材的易腐問題。企業將需求上傳至平臺后,平臺對接專家庫,興達竹業與來自武夷學院、南京林業大學專家的研發方向精準匹配。雙方碰撞需求,一拍即合。“經過兩個多月的試驗,目前進展順利,新技術運用投產后,企業產值預計提升10倍。”邵武市興達竹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吳敏達說。

林子之外,更有新突破。在三明市將樂縣高塘鎮常口村,這里珍藏著一張特殊的碳票。2022年,就是憑著這張碳票,常口村3197畝生態公益林,核算5年的碳減排量后進行交易,1000多名村民每人領到了150元的碳票收益。“空氣也能賣錢啦!”村民孫桂英高興地說。

“近年來,福建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林業綠色產業,林業產品品類不斷豐富,林業產九宮格品附加值不斷增加。2023年,福建實現林業總產值7651億元。”福建省林業局副局長林旭東說,下一步,福建將以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為契機,在調動發展動能、暢通“兩山”轉化、統籌保護發展上走在前頭,不斷完善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繼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大力促進生態美和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