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寧夏調研回到北京,小樹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又在為去云南、湖北的調研緊鑼密鼓作準備。他告訴記者:“只有深入一線,才能掌握實情,為提案提供扎實的數據支持,進一步推動水環境治理。”
黃綿松長期從事水環境治理工作,寧夏固原是他投入心血最多的地方。作為干旱少雨地區,固原極度缺水,但當地河湖一度幾乎都是黑臭水體。穿城而過的清水河是個人空間固原的“母親河”,水質曾嚴重超標見證,淪為劣Ⅴ類水體。
為改變這一狀況,黃綿松和團隊自主創新研發生態智慧運營平臺,分析降水量、水質變化和設施運行狀態,提高水環境治理效率。通過持續不斷的整治,如今的固原新增大量綠地廣場,清水河水質改善,成了市民休閑好去家教處。“生態治理不僅是改善環境,更是為百姓謀福祉、為地方謀發展的重要途徑。”黃綿松深有感觸。
美麗鄉村建設的難點和關鍵點在于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在實際工作中,黃綿松發現,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存在技術規范標準不完善、運行資金保障不足、運維監管力量薄弱、智慧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黃綿松相繼提交《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垃圾長效治理,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解決農村生活污水運維資金可持續問題》等提案。“一些建議已落實到政策文件中,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黃綿松說。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環保行業正逐步邁向數智時代。今年,黃綿松將圍繞加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數智管理、完善城市生活污水價格機制等問題建言。“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們責任在肩,大有可為。”黃綿松說。
■記者手記
“發現問題,必須一盯到底”
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來,黃綿松深入調研、積極建言,提交多份高質量提案。
瞄準問題,務求實效。為了更好地履職盡責時租空間,黃綿松努力學習新知識,關注點從專業領域“跨界”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發現問題,必須一盯到底。”得益于這種小班教學務實的作風,他不斷發現真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高質量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