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回放:

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峒山村考察,走進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秸稈氣化示范基地等,了解城鄉一體化建設情況,同村民進行座談。“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九宮格村、記憶中的故園”……總書記留下的條條指示、句句囑托,為峒山村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峒山村因境內有峒山而得名,這里有山、有水、有良田。然而,多年前的峒山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處在“不上不下”的水平。舞蹈教室

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峒山村考察,同村民進行座談。總書記留下的條條指示、句句囑托,為峒山村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知不足而奮進的峒山村,從一個處處平庸的小山村,逐步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產業興旺、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擺脫“安于現狀”

“窮三山,富月山,不窮不富是峒山”,說的是峒山村曾經“安于小樹屋現狀”的樣子。

“家門口就是露天旱廁、臭水溝,村里連個垃圾桶都沒有,垃圾堆在一起,每天焚燒垃圾的黑煙冒個不停。”被問起峒山村以前的樣子,一位村民講座告訴記者。

早年間的峒山村生活環境差,經濟發展緩慢,不少人選擇舉家外遷或外出打工。“當時村里基本沒什么產業,村里70%的人都在外打工。”峒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占志啟說。

“總書記來村里考察時,和我們拉起了家常。他的話語親切平實,提出的發展路子也很實際,真是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峒山村的幸福生活是總書記領著我們奮斗出來的。”占志啟感懷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

在村里調研期間,總書記叮囑大家,把廣大農村建設成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人心思進,峒山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下決心撕掉“安于現狀”的標簽,走上了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振興的路子。

如今的峒山村一年一變樣,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綠色生態產業蓬勃發展,村民生活紅火幸福,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村民的普遍感受是水質變好了,山色變綠了,空氣也清新了,“城里的親戚都很羨慕”。

向土地要產業

峒山村的前身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建的國營農場,土地廣闊,河湖縱橫。

在打工潮的背景下,村里上千畝的肥沃土地面臨著大面積撂荒的風險。“不少人想掙快錢,村里不富裕,留不住人。”占志啟告訴記者。

農村發展離不開產業,而農村產業的根子還是在土地上。為了改變現狀,村里成立了農業發展公司,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分散在村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來,嘗試走規模化、集約化的生態農業道路。

在土地上做什么樣的文章才能實現種地、賺錢兩頭甜?村干部到外地學習時了解到“蝦稻共生”模式,總結好養殖經驗回村進行推廣,先在村集體耕作的土地上小規模嘗試,然后再向村民推廣。

“龍蝦咋能和稻子在一起呢,那還不把糧食全吃光了。”種糧大戶陳開焱告訴記者自己最初的“懷疑”。幾個月后,小龍蝦賣出了好價錢,糧食產量也不少,讓村民們服了氣。

總書記視察峒山村,陳開焱是當時參與座談的人之一。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更加堅定了陳開焱種糧的決心。

2014年,陳開焱將43畝地全部改種水稻。在陳開焱等種養大戶的帶動下,很快全村80%以上村民都開始嘗試“蝦稻共生”模式,收入也翻了一番。

土地集約化為村里發展各類特色農業產業創造了條件。峒山村通過引進特色農業產業以及先進技術,打造“萬畝稻蝦”“萬畝水產”“萬畝特色種植”等產業,并注冊“峒山”牌農副產品統一商標,峒山大米、峒山水產、峒山西甜瓜等品牌效應正在加速形成。“全國多地的餐桌上都有來自峒山村的小龍蝦。”占志啟笑著對記者說。

村里還引進兆恒集團、三一重工集團等外部市場主體,投資建成嘉禾現代漁業科技公司、打造鴻峒田園綜合體等。通過把部分流轉土地交給企業,實行統一管理、專業經營,達到增加村集體收入、吸納當地村民就業的目的。

峒山村一年上一個臺階,生態農業項目由2013年的4個增至2022年的2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3年26萬元提高到2023年的460萬元。

“幸福不動產”

峒山村的二樓會議室,仍保留著當年總書記同部分村民座談時的會場布置。如今這里變成了湖北省黨員教育基地,每天都要接待大批游客,參觀、旅游、研學團隊絡繹不絕。

除了紅色旅游,綠色資源也是峒山村的一大特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現宜居宜業宜游,一直是峒山村的發展目標。

生態農業項目落地峒山,村容村貌也隨之發生變化。“現在的路面更寬了,道路也硬化了,再也不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占志啟笑著說。

峒山村通過大力開展村灣整治,在村內、路邊建成綠化帶,完善農村“四好”公路,投資興建垃圾回收轉運站、無害化衛生公廁,實現了秸稈回收、雨污分流、管網入戶等目標。

現在的峒山村已成為宜居文明的示范村。2017年,峒山村被納入省級美麗宜居鄉村示范點。2018年,峒山村被列為全國首批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示范村,是湖北省唯一入選的示范村。

環境變美、生活變好,返鄉創業青年越來越多。“我是看這里的風景好才回來創業的。”曾在上海打拼的返鄉青年陳川坦言。

2022年,陳川投入上百萬元創辦棲客露營基地,圍繞十里水杉林,開發露營、餐飲等業務,招聘當地村民就業,每到周末這里人氣很旺,需要提前預訂。陳川還有更長遠的眼光,他認為以后鄂州花湖機場建成投運,峒山村會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村里還規劃建設多處鄉村景觀,逐一對古樹、古屋、古道、古井等資小樹屋源進行登記保護,最大限度留住文脈、保護環境,將鄉土文化與綠水青山融為一體。

優良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村民的“幸福不動產”。游客接踵而至,70%的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真正實現了“放下鋤頭”就能“穿上行頭”,賺錢、顧家兩不誤。

近年來,峒山村通過融合農文旅、貫通產加銷的方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了集民宿、觀光、采摘等于一體的農文旅綜合體。2022年,農業產業基地總產值達1.8億元,帶動安置村民就業700余人,2023年,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3.65萬元。

“鄉親們守著綠水青山就能過上紅火日子,大家的荷包鼓鼓的,幸福感滿滿的,村里的生活比城市還幸福!”占志啟驕傲地說。

在峒山村人們可以盡情賞荷塘美景、游連片水杉林、聽蟬鳴聲響,品峒山宴、住峒山民宿……“峒山紅、峒山綠”農文旅品牌正以“沸騰”姿態多點開花、全面推進。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