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他們既是規劃師,又是宣講員,既要懂農業技術,又要玩轉市場營銷,還得操心如何強村富民……這些集多種職能于一身的“六邊形戰士”,被稱為農業經理人,也叫“鄉村CEO”。談及該群體,大家或已不再陌生,近年來,全國多地廣發“英雄帖”招募“鄉村CEO”,大批有為青年返鄉入鄉,到農村廣闊天地施展拳腳。

然而當喧囂歸于沉寂,問題也逐一呈現:單槍匹馬如何破局?外來和尚怎么念好本地經?鄉村運營到底該如何持久?

2023年,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啟動“浙江千名鄉村CEO培養計劃”。同年,奉化區作為寧波市試點,面向全國公開招募鄉村運營師(團隊),基本年薪20萬元,再算上獎勵,5年總收入最高可達400萬元,一度引發社會熱議。一年多過去了,這些“鄉村CEO”發展得怎么樣?

廣招嚴選,挑對人才很關鍵

在“鄉村CEO”賽道上,浙江探路者眾多。事實上,加入者絡繹不絕,退場者亦屢見不鮮,很多人一腔熱血而來,卻黯然神傷而歸。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基層政府而言交流,招引“鄉村CEO”早已不是難事,關鍵在于如何培育,讓他們長久留下來,并真正發揮才能。

奉化在前期已深度調研過一系列“痛點”,該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的招募不是“海選”,而是廣招嚴選:一方面,相比較引入“外腦”,更傾向于培養和挖掘本土人才;另一方面,堅持“好團隊優先、大公司優先、大投資優先”三條原則。

在西塢街道金峨村,這里的運營團隊來自央企“巨頭”中鐵建城發商管公司,自2024年4月雙方“聯姻”之后,很快進入“甜蜜期”,成果不斷:成功吸引了10余名來自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人才扎根于此,為村級集體經濟帶來超180萬元的經營性收入。

每個村情況不同,招賢納士各有其道。西塢街道蔣家池頭村,則更青睞一直扎根當地的“奉化江”團隊。村黨支部書記陳倫坦言,這個團隊土生土長,熟稔村情民情,并在直播電商、宣傳策劃等方面經驗豐富,加上雙方理念高度契合,無須多少磨合,就迅速打造出“和美金溪共富工坊”,紅紅火火做起了奉字號“土特產”文章。

優先挖掘本地資源,并不意味著對“外來的和尚”緊閉大門,關鍵是怎么挑對人。溪口鎮瑜伽場地棲霞坑村的“鄉村CEO”陳琳琳就來自福建,2018年底機緣巧合來到村里,果斷賣掉老家房車,拉著發小和朋友一起到棲霞坑村創業,一待就是見證6年。因此,一伙人早就是“新村民”。

2023年,陳琳琳正式掛帥成為“運營官”。身份一變,視角完全不同。她坦言,過去只需運營好自家“一畝三分地”,現在有了“鄉村CEO”的頭銜,就得把目光拓寬至整村發展,必須要跟村集體以及老百姓搞好關系。為了更好融入村莊,她連續舉辦“雀神大賽”“地瓜王爭霸賽”等活動,給村莊祠堂捐音響,還計劃在村里辦一個鄉村大食堂。

當然,對村民而言,最大的認可來自“腰包兒”鼓起來。共享空間隨著陳琳琳把民宿、餐廳、美學工作室等新業態相繼落地,棲霞坑這個古村落的客流量也被不斷引爆。去年旺季時,小村最多一天涌進了3000多人。有人氣,何愁沒錢賺?有的擺起小攤賣水,有的烤起土豆和芋艿,有的吆喝自家晾曬的農副產品,還有的開起了農家樂……村里一間農家菜店鋪,此前年營業額只有3萬元,2024年流水進出近30萬元。

因地制宜,找準定位選對路

一如在“鄉村CEO”的人選上深思熟慮,奉化對每個村的發展定位,亦是反復斟酌,不輕易落筆。考慮到并非村村都能搞運營,該區也是綜合考量鄉村特色、村莊環境、干部能力等因素,按照“村社自我推薦、鎮街初核申報、區級實地踏勘”程序,先樹試點。目前,已有12個村莊簽了“如意郎君”。對這12個村莊,奉化一村一策,根據各自特色,找到合適路徑。

西塢街道廟后周村的“鄉村CEO”鄔彬旭本是一名陶藝達人,同時也是奉化區非遺傳承人,上任后從老本行入手。他驚喜地發現,村里擁有古磚瓦燒制技藝、陶器制作技藝、寧波湯圓制作技藝三張“金名片”,大伙兒一合計,決心就打“非遺牌”——激活閑置農房,打造非遺共富工坊,開發文創產品,將市集、美食、游玩業態有機串聯,形成吃喝游玩樂的精品文旅線路。

說干就干,鄔彬旭把村里原來的破舊廢棄倉庫整裝一新,改建成了古色古香的非遺體驗基地,聯動古磚瓦燒制技藝基地、鄔陶工坊、“王媽湯圓”非遺基地,并鏈接自己的文化資源網,引入優質研學課程。果然,原本冷冷清清的基地,一下火熱起交流來。就像一塊磁鐵,非遺越聚越多,今年,村里計劃再引進6至7個非遺項目,進一步擦亮“非遺主題村”的招牌。

幾乎不約而同,時租場地這些“鄉村CEO”走馬上任,當務之急就是為村子找準定位。尚田街道鳴雁村的“鄉村CEO”黃君琳從村名入手做文章,演繹成“燭紅束薪,鳴雁于歸”,于是建了一座小型婚俗文化館,帶領村民推進“芍藥花海”項目,以中國式美學場景為底色,以中國文化故事為線條,目標打造成“一站式”婚慶服務基地。

另外,喝了多年“洋墨水”的海歸女碩士王韓含,自從成為大堰鎮謝界山村“鄉村CEO”后,把突破口放在做大民宿品牌,打造農文旅特色IP上。她的做法是,為村子量身打造以“唐詩文化”為主題的解謎之旅,把古人謝靈運作主線,讓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詩酒文化、六藝射箭等傳統中國文化。

“我們之所以引導‘鄉村CEO’因村制宜,走特色發展、差異發展之路,就是要使得運營和招商有的放矢。”奉化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挑準人后選對路很關鍵,因為這決定了接下來要運營什么,不僅方向明確了,給消費者的印象也是清晰的,所有工作也有了“定海神針”。

資源賦能,扶上馬后送一程

一年多來,12個簽約運營的試點村成效顯著:吸引了63名專家進駐,累計促成落地項目37個、總投資8300余萬元,帶動村集體平均年增收60萬元,幫助解決閑置勞動力就業1600多人次。細細探究,之所以每位“鄉村CEO”都干得熱火朝天,秘籍在于奉化打好“三張牌”。

奉化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鄉村CEO”能夠大展身手,首先是“政策牌”,解決最難過的“錢關”。此話怎講?根據規則,他們簽約后有3年孵化期,除了每年20萬元的底薪,還會依照村集體經濟的實際增收,按比例給予獎勵。除此之外,區里還推出“農業創業貸”等6款惠農金融產品,授信達19億元,以“真金白銀”破解錢從哪來的問題。

第二張是“服務牌”。對此,奉化專門成立了“鄉村CEO聯盟”,變孤軍奮戰為抱團取暖,經常性開展“共富圍爐會”等交流活動,有啥好經驗、有何好資源,互通有無,甚至遇到了挫折和困難,也有人互吐衷腸、攜手共進。

對于這種組織帶來的溫暖,王韓含感慨萬分,每次參加完集體活動,都直呼受益匪淺。比如,針對如何利用互聯網吸引流量的現實問題,一場“頭腦風暴”后,就啟發了她探索“線下引線上”反向營銷導流,以及達人探村等解決方案,果然引來了網絡小樹屋流量。

第三張牌就是打好“合作牌”。鄉村運營并非簡單辦活動,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資源支撐,光一個“鄉村CEO”自然難成事。對此,奉化不遺余力,借助高校智庫資源,成立浙江農林大學季宗富鄉村運營研究團隊奉化工作站,通過舉辦運營方案賽馬比武、主題沙龍、實踐能力提升實戰培訓等系列活動,推動校地之間良性互動、村莊之間共同成長。

“運營鄉村并非一蹴而就,‘鄉村CEO’關鍵不是引,而是在于育。”奉化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短短一年多時間,12個試點村已各自迸發出滿滿活力。下一步,奉化將繼續以農村職業經理人的方式積極探索鄉村市場化運營新路徑,出臺系列支持舉措,培育高水準的“鄉村CEO”隊伍,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力。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