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f3d85a269552.32319739.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題:開啟新征程 譜寫新史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新華社記者
當一個新時代來臨,時間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2012-2017。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如是表達,堅定自信。
時間的腳步永不停息。
進入2018年的中國,正全面展開新時代“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的任務部署,向著自己的偉大夢想進軍——
這是繼往開來的新時代——高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習近平
這樣的宣示,在歷史的天空久久回蕩。
“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那是1949年的中國;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那是1978年后的中國。
又過了30多年,時間來到一個重要的節點——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鄭重宣示。
這一重大政治判斷明確了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標注著擁有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中華民族抵達一個新的發展高度,意味著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在東方大國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印證著近70年歷史的人民共和國生機勃發。
中國進入新時代,世界模型矚目。
英國《衛報》認為,中國的新時代是志向遠大的時代;美國《大型公仔華盛頓郵報》刊文稱,中國將自己塑造為又一顆讓全世界仰望的“北極星”。
思想的火炬,照耀新時代——
回望中國共產黨近百年奮斗歷程,一些時間節點之所以成為歷史時刻,皆源于照亮那個時代的真理橫空出世。
黨的十九大,因其綻放的思想光芒,注定與那些關鍵時間節點一包裝設計起,彪炳史冊。
新時代召開的這次黨代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繼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后,又在黨章中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領導地位。
每個時代都需要自己的領袖人物,需要光輝思想的領航。有觀察家評價,“兩個確立”標志著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更加成熟、更加堅強、更加團結、更有戰斗力。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
以中國夢擘畫民族復興藍圖,以“兩個一百年”確定國家奮進坐標,以“五位一體”鋪展發展總體布局,以“四個全面”明確戰略布局,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命運共同體展望人類未來……
洞察時代風云,把握發展大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展場設計要求,系統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AR擴增實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展覽策劃義思想。
“八個明確”深刻闡明核心要義,“十四個堅持”全面謀劃基本方略……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矗立起思想的燈塔,提供了行動指南,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強大青春活力。
堅強的領導,領航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也能夠進行偉大的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
2017年10月25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亮相。習近平總書記一番堅定的話語,展現了共產黨人勵精圖治的品格和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全面從嚴治黨這個“牛鼻子”,為治國理政破局開路,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黨心民心空前凝聚。
黨的十九大后的兩個多月里,已有多名違紀的省部級干部被立案審查,彰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堅持黨的領導是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中華民族將是一盤散沙。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僅成為舉旗定向的認識論,更成為治國理政的方法論。
穿越這段歷史時空,人民感受到了一個政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使命責任;人民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這位新時代領路人沉穩堅毅、勇于擔當的執政情懷。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重大原則,被寫入新修訂的黨章,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新局面的堅強政治保障。
光明的道路,要有新作為——
“中國,強國崛起”,這六個醒目漢字出現在2017年10月15日法國《世界報》頭版,稱“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世紀”。
緣何進入“中國世紀”?
這是中國道路的成功,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力量。
立志千秋偉業,百年大黨如今風華正茂;屹立于世界東方,人民共和國正意氣風發。
2017,這個特殊的年份將會在史冊中被不斷提及:從“千年大平面設計計”雄安新區設立模型到“建軍90年”朱日和閱兵;從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舉行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再到召開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
時間,是最好的安排。
再過一個多月,《共產黨宣言》將迎來發表170年的日子。這部光輝的著作在評價共產黨人作用時如此預言: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將來——
2018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
2019年,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
時間,已設定好新時代的工作坐標,夢想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這是砥礪奮進的新時代——站在歷史交匯期的關鍵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奮斗不息
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習近平
2017年7月,江西井岡山神山村迎來了一位“老外”:美國學者羅伯特·庫恩來尋訪一項首創發明。
紅色,標注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需政策保障的貧困戶檔案;藍色,標注有勞動力但缺資金或技術需有效幫扶的貧困戶——這項發明叫“紅藍卡”。
庫恩在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中講述了中國脫貧攻堅的這個小故事,紀錄片在美國公共電視網等境外媒體播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2016年2月,在這個小山村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內涵。
2017年2月,神山村與井岡山所有貧困村一同脫貧摘帽。5年來,中國已有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018年預計將又有1000多萬人實現脫貧。
時間,是衡量使命的尺度。
作為中國現代化的關鍵一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倒計時,既著眼打好三大攻堅戰的“補短板”,也致力于“五位一體”的統籌推進;既著眼于實施宏大戰略的藍圖,也致力于小事改變中國的微觀現實……
現代化,是標注時代的名片,是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的奮斗夢想。
2017年9月29日,伴隨著清脆的鳴笛聲,886公里的蘭渝鐵路全線開通。這條《建國方略》中規劃的“世紀鐵路”在挑戰無數世界性難題之后一舉建成,讓“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滄桑巨變,換了人間。
現代化在當今中國駛出了“加速度”——數字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網購消費成全球之首,場地佈置高鐵、共享單車國際馳名,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井噴”問世,中國的現代化不斷增添著時代符號與最新注解。
一個13億多人口的東方大國,正上演著人類歷史上一場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現代化偉大實踐。
“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大圖輸出的十九大報告中發出了振奮人心的號召。
新時代征程上,三個奮斗目標猶如明亮的航燈: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目標,是連接現實和夢想的橋梁。
這三個奮斗目標層層遞進,步步銜接,是對中國現代化這場“持久戰”的深刻認識和實踐總結,蘊含著“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接續奮斗,回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初心。
當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設定百年為奮斗節點,一定是著眼萬里征程;
當一種擔當、一種方略承接民族的偉大夢想,一定是心懷千秋偉業。
《中國大趨勢》的作者、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認為,中共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篇章,不僅釋放出未來中國發展的信號,而且預示了世界未來走向。
2017年12月8日,北京已是隆冬時節,中南海懷仁堂里氣氛熱烈。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學習主題是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這是一次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學習。縱觀世界現代化的坐標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引領新的現代大型公仔化進程;橫剖中國現代化的主軸圖,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在持續延展,新時代需要有新跨越。
中國的現代化,將是“人”的現代化,是“美”的現代道具製作化,是“強”的現代化。
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美麗中國夢綠意更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未來將展現中國現代化的一幅幅新圖景,人民將感受中國現代化的一項項新獲得,世界將看到中國現代化的一個個新呈現。
3年多前,在上海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習近平總書記登上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勉勵大家“力爭早日讓我們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機在藍天上自由翱翔”。
2017年12月17日,繼C919首次試飛成功半年后,第二架C919又騰空而起完成首飛,國產大型客機將逐步拉開全面試驗試飛的新征程。
和時間賽跑,讓夢想放飛。
從疾馳的“復興號”高鐵到國產航母下水,從國產大型客機振翅高飛再到大型兩棲飛機AG600首次騰空,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正以充滿中國符號的表達,日新月異地書寫著現代化的新史詩。
這是人民至上的新時代——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習近平
群山環繞、云霧氤氳。白交祠村是福建廈門最偏遠、海拔最高的村子。這里曾經交通閉塞,群眾生活困難。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全息投影平曾兩次來到這個村莊訪貧問苦,同村民座談共謀發展之路;2010年春節,已到中央工作的習近平,還專門詢問這個村的發展情況。
如今,白交祠村里辦起“農家樂”,茶葉等農副產品熱銷,通了水泥路,村里不少人家建起了樓房,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986年的25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1.5萬多元。
時間,是忠實的見證者。
“如今,32年過去了,海風海浪依舊,廈門卻已舊貌換新顏”,2017年9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歡迎晚宴上深情抒懷。
是什么樣的執著與情懷,讓一份牽掛惦念至今?是什么樣的初心和信念,讓一個村莊、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發生巨變?
從黃土地走出的習近平總書記,抱定“要為人民做實事”的政治信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新時代的執政理念——
2017年6月21日,山西舞臺背板呂梁山區趙家洼村。
在這個晉西北黃土高原的山溝溝里,習近平總書記坐在炕沿與大家拉家常,到農田邊蹲下察看玉米和蕓豆長勢,向當地干部了解脫貧計劃。
“現在黨中央對農村農民的政策都是‘給予’,就是要實踐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習近平總書記說。
5個月后,中辦、國辦《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公布。意見明確,新增脫貧攻堅資金、新增脫貧攻堅項目、新增脫貧攻堅舉措主要用于深度貧困地區。
習近平總書記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訪真貧、扶真貧、真扶貧,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大部署、親自推動落實,這是最深的牽掛,更是最大的擔當。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行進在新的“趕考”路上,生動詮釋了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懷。
從1944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提出“為人民服務”,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參展想,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人民立場的信念一脈相承,也揭示了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政治邏輯。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樸實有力的話語,道出了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本色,宣示了新時代繼續前進必大圖輸出須永葆的宗旨。
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是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7年11月,上海市寶山區大型區籌公租房項目“霄云灣”開放第5批選房,每月支付800元租金便可拎包入住40平方米單身公寓。上海已明確,“十三五”租賃住房供應套數占新增市場化住房總套數將超過60%。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11月數據顯示,11個熱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已低于1年前。
如今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多年來的投機炒作受到強有力抑制,多渠道保障住有所居的政策措施效果日漸顯現,新的長效機制正在建立。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明確定位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引發社會強烈共鳴。
民心是最大的政品牌活動治。
從強調“物質增長”到看重“公平正義”,從滿足“生存需要”到注重“自我實現”,真心實意、堅定不移地解決人民的“痛點”“難點”,啟動儀式民心所望就是執政所向。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黨執政的政治基礎不斷厚植,億萬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不斷凝聚。
新增長點就蘊含在人民關心的問題中,解決民生“小事”就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事”,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引領發展新走向——
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
這是黨的十九大后黨中央召開的第一個全國性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新部署。
決定經濟工作大政方針的重要會議,屢屢提及具體民生“小事”,彰顯著新時代發展理念的重大變化。
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的著力點在哪里?步入新時代的中國,對發展本身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2016年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時強調,新的增長點就蘊含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當中。
時移世易,變法宜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重大論斷,3萬多字的報告中沒有提GDP等數量型指標,這被外界視為“中國發展方式和理念的一大轉變”。
進FRP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從“看重數量增長”轉向“滿足好人民新需求”,頓呈“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是擁抱世界的新時代——胸懷天下、立己達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習近平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告,展示了世界最大政黨深厚的天下情懷。
一個多月后,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以“三個一如既往”闡釋中國共產黨人對世界的擔當,強調為世界“和平安寧”“共同發展”“文明交流互鑒”作貢獻。
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切;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也從未像今天這樣久遠。
時間無聲,卻改變著一切。
當今參展世界,正處于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樣一個十字路口,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闡述正確義利觀……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恢弘視野和戰略思維,提出一系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張,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方略既定,實踐展場設計鋪展。
從北京出發,跨越高山和大海,習近平主席29次出訪,足跡遍及五大洲大圖輸出57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玖陽視覺織,里程相當于繞地球14圈;在國內會晤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約290人次……5年來,中國領導人頻密的外交日程,標注了中國與世界關系的嶄新坐標。
從安納伯格莊園到瀛臺,從白宮到西湖,從海湖莊園到故宮,元首外交確保中美關系戰略穩定;中俄元首20多次會晤,引領戰略協作不斷深入;傾力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中國為世界拓開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一次次主場外交,展現大國領袖風采,盡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探索走向現代化的全新途徑,中國道路在世界范圍形成示范效應——
2017年夏,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黎巴嫩青年艾曼·法基成為這一由習近平主席宣布設立、旨在為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的學院的首屆碩士畢業生。
令艾曼驚喜的是,他和同學們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勉勵他們“努力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各自國家改革發展的領導者”。
對比一些西方國家民主政治失序、社會分化加劇的現狀,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認為中國道路豐富了世界經驗,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近日,一則加勒比海島國格林納達邀請中國幫助制定國家發展藍圖的消息引發關注:中國一家機構為格林納達量身定制一份國家發展戰略規劃。
一個國家將關系自身發展的重大戰略托付給相隔萬里的另一國機構,除了信任,更多是對中國發展成就的認可與發展模式的認同。
“我們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激發了發展中國家“走自己道路”的信心。
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國方案助力世界繁榮開放,合作共贏——
“搞模型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中國的大門對世界始終是打開的,不會關上”。
2017年1月,作為首位出席達沃斯論壇的中國元首,習近平主席為處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進程指引方向。
“您的講話將成為全球歷史上的一個參照點。”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對習近平主席說。
觀察家們認為,在逆全球化浪潮下,習近平主席的觀點“被視為對經濟全球化的標準界定,將之稱為新的全球共識也毫不為過”。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路要去走才能辟通。
“一帶一路”,這條從歷 TC:08designfollow